展望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大数据透视2021全国两会教育热点

发布者:质量监控与督导发布时间:2021-04-01浏览次数:191

展望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大数据透视2021全国两会教育热点

作者:张以瑾、孙梦捷、孙谦、刘昊雯、郭瑾瑾撰写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日期:2021-03-16


2021全国两会教育舆情走势

2021全国两会教育热点主题TOP30

为期8天的2021年全国两会落下帷幕。今年两会上承“十三五”收官与脱贫攻坚,下启“十四五”开局和乡村振兴,意义不同寻常。代表委员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会内会外舆论热烈交互。中国教育报刊社数据中心全程监测,系统研判,对两会教育热点进行了总结分析。

两会教育舆情走势与热点主题分析

监测数据显示,截至3月11日24时,两会期间与教育相关的网络文章共计1059429篇/条。今年会期虽然短至8天,但重点、热点议题频出,教育舆情始终保持高位走势,整体热度远高于往年。

从热点主题分布来看,教师队伍建设、家庭教育、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职业教育、乡村教育是今年两会最受关注的教育主题。

(一)教师队伍建设升至两会教育热点主题排行榜首位,在会内会外引发焦点性关注。面对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成为舆论最大关切。

教师队伍建设连续4年进入两会教育热点主题排行榜前三,今年首次跃居榜首。舆论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教师工资待遇、乡村教师、教师教育与培训、师德师风、教师社会地位、教师编制等14个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联组会时指出,“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契合了社会各界对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共同期盼,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倍感温暖和振奋。2020年是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全面落实年,针对各地进展和教师反映,代表委员提出改革教师绩效工资和业绩奖励体系等建议,教师工资待遇成为最大关注点。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提出“加大对县乡教师培训投入,职称评定要采取优惠倾斜的政策”,获广泛点赞支持,舆论期盼此举切实提升乡村教师的职业体验与获得感。师德师风受关注度较去年有所上升,教师社会地位为今年新增关注点,各方支持在把好师德“底线”和“红线”的同时,通过尊师重教促成“好老师”不断涌现。

(二)家庭教育跃居两会教育热点主题排行榜第二位。会内会外热议如何破解家庭教育难题,家校关系建设、推进协同育人、家庭教育立法成为凝聚广泛共识的解决方案。

家庭教育在今年两会教育热点主题排行榜上位居第二,较去年上升十个位次。家校关系、家校社协同育人、家庭教育立法、教育焦虑、亲子关系、家长教育等9个方面受到重点关注。

家校关系是家庭教育主题热度最高的关注点,相关讨论与家校社协同育人、家庭作业形成交互,此前引发社会性讨论的“家长退群”“叫停家长批改作业”等事件被频繁提及。代表委员提出的“全面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让学生在校内完成家庭作业”“通过家庭教育立法让父母‘持证上岗’”“加强家庭教育服务人员培训,建立相关公共服务体系”等意见建议,持续引发讨论,相关话题多次进入网络热搜榜。舆论呼吁大力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引导各责任主体各司其职、密切协同。

(三)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首次升至两会教育热点主题排行榜第三位。舆论在支持重拳治理校外培训乱象的同时,也认为需要明确校外培训机构作为社会性教育力量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其对学校教育的补充作用。

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在两会教育热点主题排行榜上由去年的第十位升至第三位。舆论关注点主要针对在线教育平台、教育类APP、校外培训机构教师队伍、学生“减负”、不当宣传、立法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家校社协同育人等9个方面。

后疫情时代,越来越多的校外培训机构开始“学校化”和“在线化”。在拥抱资本和技术的同时,校外培训市场出现了焦虑营销、虚假宣传、超期收费、卷钱跑路等诸多问题。舆论呼吁加强对在线教育行业的指导和调控,引导从业者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同时也遵循教育规律。警惕滥用刷题类APP的呼声也较高,有代表认为部分热门教育类APP拍照搜题、快速获得答案的功能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在累积隐患和焦虑,须尽快规范此类APP的应用和发展。针对校外培训机构教师队伍问题,有政协委员建议健全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教师继续教育机制,以教师资格证审核为抓手,建立校外教师职业档案,并进一步完善校外教师常态化培训制度。

此外,职业教育在今年两会教育热点主题排行榜上排位第四。受关注度虽然低于往年,但新阶段、新形势依然让职业教育发展倍受瞩目。乡村教育首次进入两会教育热点主题排行榜前五。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乡村教育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乡村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两类学校”、涉农院校和学科专业建设、“县中”振兴最受关注。

两会教育舆情特点分析

基于数据统计,从代表委员热议主题、网络热搜教育话题两个方面梳理两会教育热点,分析总结2021年全国两会教育舆情特点。

(一)代表委员热议主题

中国教育报刊社数据中心监测发现,两会期间,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未成年人保护、乡村教育、中小学课程5个主题最受代表委员关注。梳理媒体公开报道可见,有76条意见建议聚焦高等教育,37条涉及教师队伍建设,58条探讨未成年人保护,24条针对乡村教育振兴,关于中小学课程的有18条。

(二)网络热搜教育话题

两会期间,共有41个教育话题进入微博热搜榜,5个热度最高的话题分别为:1.“院士不建议大部分孩子学奥数”(阅读10.3亿,讨论5.1万);2.“建议应届生身份保留延长至5年”(阅读6.4亿,讨论4.1万);3.“建议将婚恋教育纳入大学必修课”(阅读5.5亿,讨论2.3万);4.“委员建议幼儿园小学放学延长至6点”(阅读4亿,讨论3.9万);5.“建议禁止在职中小学老师有偿补课”(阅读3.7亿,讨论1.3万)。

梳理会内会外舆论可见,今年两会教育舆情有3个方面特点:

1.两会期间,教育舆情走势持续保持高位。代表委员针对教育建言献策的频次和总量高于往年。两会教育议题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引发广泛讨论,社会各界对教育话题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愿。

2.舆论对教育议题的关注出现细致化、专业化的趋势,各方讨论中不乏精准独到的见解。如家长教育焦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卷”等问题,在两会期间持续引发热议,产生了许多值得吸收的“点子”。

3.教育话题涉及面广、参与方多、复杂性高,寻求合力破解教育难题的呼声更高。代表委员和社会公众在讨论中小学课后服务、家庭作业、教育焦虑、“县中”振兴等话题时,均认为必须建立各方齐抓共管的协同机制,而不能仅凭教育部门一方之力。

两会教育舆情总结分析

1.“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各方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期待越来越具体和全面,各类教育的协调性也有待提升,这对“十四五”期间教育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是社会各界、各阶层的普遍共识。在现实语境中,舆论对教育的诉求往往体现在具体方面和环节上,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则需要有更加系统的考量和行动。在编制和实施教育“十四五”规划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能否充分回应舆论关切,同时进行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的规划和行动,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2.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成为全社会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关切。如何把结构性、制度性要求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自发需求相结合,是“十四五”期间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破解的难题。综合研判,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须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建立教师工资待遇提升和保障的长效机制。目前教师工资区域落差较为明显,需要有针对性的“滴灌”而非“普涨”。多数地区教师收入“不低于公务员”已实现,但要确保“真实现”和持续性增长还须继续努力。二是建立师德师风教育和监督的长效机制。师德师风作为“红线”和“底线”须不断强调,但也要防止主观化、随意化、泛化问题。三是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既对标国家和地方的结构性、制度性要求,也立足教师生涯发展的可能与需求,把激发教师的主体性、创造性,优化教师职业体验作为重要目标。

3.家庭教育不再被视为“家务事”,重视家庭教育已成社会共识。但家庭教育问题多样,成因复杂,如何从制度层面促进家庭教育质量提升,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当前,有关家庭教育的问题与舆情事件层出不穷,家长的焦虑、疲惫心理较为普遍,相关制度和法律建设有待推进,如何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和支持成为现实需求。舆论呼吁尽快推进相关立法进程,对家庭教育进行规范和引导,明确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构建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系统,为家长履职提供必要的指导、支持和服务。

4.“五个管理”涉及多个主体,且与时代环境的复杂性和社会整体观念紧密相关,须有整体设计,在小切口上推进教育评价、家校社协同育人等大改革。两会前夕,教育部提出2021年将重点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受到广泛关注,抓好“五个管理”成各方普遍期待。做好“五个管理”须推进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体系建设。这是教育改革推进到新阶段面临的重大挑战,不仅事关管理方式,还涉及育人观念,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落实教育评价改革,推进育人方式和观念转变。

5.县域高中在地方教育生态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县中困境”。落实针对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教育评价改革,加快推进区域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振兴“县中”和推进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修课”。“县中困境”引起多位代表委员的关切。针对“县中”生源和师资流失、质量下滑而导致区域教育水平整体降低的问题,有代表呼吁全面实施“‘县中’教育振兴计划”;有政协委员建议强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担当,刚性建立以县域为主的招生体制,以“县中”优质化引领县域教育整体振兴。

6.乡村教育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但仍是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破解乡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难题,不仅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面对的挑战。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规划布局不合理、办学条件相对较差、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依然存在,必须推动建立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统筹规划布局农村基础教育学校,科学推进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城乡、校际资源均衡配置。

7.进入“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从脱贫攻坚转向推进乡村振兴,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和承担的使命都在发生变化,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过程中如何办好职业教育,需要深入研究和系统设计。有代表委员反映,脱贫地区职业教育水平同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明显,存在底子薄、师资弱,办学质量不高,与乡村发展契合度不够,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需求脱节等问题,难以适应乡村振兴内涵式发展。在“十四五”新阶段,这些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此外,职业教育扩招后,如何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也需要持续深入探索。

(中国教育报刊社数据中心、教育大数据研究院出品,张以瑾、孙梦捷、孙谦、刘昊雯、郭瑾瑾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