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教育”面临三场变革

发布者:质量监控与督导发布时间:2019-04-10浏览次数:1004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首先要深入研究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规律并回归规律,这样才能真正办好职业教育。笔者认为,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而言,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将会面临三场变革。

    一是学校变革。职业教育的学习场所涉及企业与学校两大空间,横跨职业与教育两大领域的主体机构,其教育教学无法在“去情境化”的单一学校环境中实现,而是要在学校、企业或其他社会机构两个以上的学习地点进行,在跨域的具体情境化场所中实现基于职业成长规律与教育认知规律的教育教学。这将引发教育形态或学校形态的变革——学校将不再是单一的育人主体,将向社会方方面面及用人单位延伸,构成多元、多样命运共同体之下的新型“学校”,其内涵和外延将发生根本性变化,更加多元、更加灵活、更加开放。这样一来,职业教育将从“学校”这一育人主体上根本有别于普通教育。

    二是课程变革。职业教育的课程应该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开发范式,这是一种基于客观事实层面的行动知识结构化的课程体系,与基于主观认知层面的学科知识结构化的普通教育课程体系全然不同。职业教育的课程不再只是以静态的学科体系的显性理论知识再现为主,也不是简单地复制实际的职业工作过程,而是对实际工作过程进行基于教育学的系统化处理,涉及与此有关学科知识的解构与重构、职业工作的变与不变、技术类型的潜在与实在等问题,更多地着眼于动态的行动体系的隐性知识的生成与构建,从而把职业的功利性需求与教育的人本性需求有机地整合起来。职业教育重构课程体系,要尽可能改变过去知识性、系统性、单一性、封闭性等旧貌,突出技能性、多样性、碎片化、案例化、市场化、多元化,其载体也不再只是书本或电子图书,涉及课程门类、课程内容、承载方式等多种变革。

    三是课堂变革。首先是空间的变化,车间、工厂、医院、农林场、果园、建筑工地等,都将会成为职教课堂;其次是教育技术的变化,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参与教学、辅助教师;再就是师生关系的变化,像如今流行的翻转课堂等。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职业教育的变革只有进入到课堂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课堂不变,职教就不变,只有抓住课堂这个核心地带,职业教育才能真正发展。课堂变革就是要革除当下知识本位、教师主体、教室局限的弊端,将课堂打造成真正的育人主战场、主阵地,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围绕“教服务学”进行真正的课堂革命,营造课堂教学新生态。

    再具体一点说,以下六方面的变革势在必行。

    一改课程标准。职业院校要培养出合格的职业人才,课程标准和教学标准必须要与职业标准对接好。

    二改课程教材。要扬弃过去传统的学科知识为主线的课程教材,重组重构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核心素养和职业技能为主线,辅之以相关工作领域知识的课程体系和各门课程教材。实现课程教材实用化、接地气,增强课程的适应性、实践性、开放性、灵活性和多元性。

    三改教室课堂。全面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室,从物理空间和教学条件上倒逼回归职教规律。重构对课堂的理解,课堂不仅指学生置身其中的物理空间,更是学生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生命场。

    四改教学过程。过程决定品质。教学过程要与生产(职场)过程有效对接,产品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决定了产品的质量。狮子老虎捕猎的生存技能,一定是在与对手的激烈厮杀中练成的。靠夸美纽斯确立的班级授课制,很难培养出技能技术型人才。

    五改教学方法。大力推行现场化教学、情境化教学、案例化教学、项目化教学、工程化教学。尝试创新项目带动、市场驱动、商品检验等实战教学方法,探讨“互联网+”背景下高效课堂教学变革。

    六改评价方式。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业成绩,都不能再用老眼光、老方法来评价了。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比如用类似职业技能大赛的方式方法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推行用职业技能大赛的成绩、用创新创业的成果、用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成效来评价。如果采用了项目化教学或工程化教学,那课程的结业成绩完全可以用项目或工程完成的情况来说话,而不必是期末的答题考试。评在平时,考在过程。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教育类型。学科性是普通教育的一个基本点和逻辑起点,而职业教育是以人的职业需要和职业技能养成为基本出发点。本质完全不同的逻辑起点,必然演绎出不同的教育规律。职业教育只要回归真正属于自己的教育规律,就一定会开启新时代职业教育新篇章。

(作者系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19年04月09日09版